小米印度叫停 海外蔓延受阻
小米手機印度被叫停銷售仍在持續發酵,在已進入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市場接下來可能將面臨與印度同樣的遭遇。
0
科客苛刻點評:小米實現海外擴張,受專利阻礙。如何解決,實現圖騰,小米還得再動動腦筋
小米手機印度被叫停銷售仍在持續發酵,在已進入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市場接下來可能將面臨與印度同樣的遭遇。
據了解,愛立信之所以會在印度起訴小米是因為其在該國侵犯了愛立信的專利,那么小米手機在上述出口國家是否也侵犯了愛立信的專利呢?
對此,愛立信官方第一時間回復騰訊科技稱,“小米在哪里侵犯愛立信專利,我們將保留日后在那里起訴的權利。”
過去三年,愛立信一直嘗試與小米公司就專利授權展開商討,但據其聲明所述,小米一直對此拒之不理。截止到本文發稿時,小米仍未就侵犯專利一事與愛立信展開交涉,其官網承認在印度市場暫停手機銷售。
至于是否會在其他市場提起針對小米手機專利侵權的訴訟,愛立信稱,考慮到牽涉公司訴訟策略,目前無法就此提供更多評論。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愛立信選擇在印度起訴小米,是因為該市場是目前小米手機表現最好的市場,對于其他東南亞市場具有示范效應。雙方的交涉進展將直接影響小米在其它新進入市場的命運,還將波及中國手機廠商在海外市場的開拓。
小米海外擴張受制專利短板
據了解,小米公司的國際化進程始于去年4月,當時進軍的是香港和臺灣市場。在今年2月份,小米海外擴張步伐延伸至新加坡,后半年迅速擴展到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市場。
愛立信在2012年就開始嘗試在FRAND(公平、合理和非歧視)基礎之上,與小米公司就其2G和3G產品的專利授權開展對話,但小米始終拒絕回應。
今年7月,愛立信再次要求小米為所持有的專利支付費用,小米仍未回應。最終根據上周印度當地法院的裁定,小米不能向印度進口任何新手機,也不能推廣或銷售這些產品。
“由于小米一直拒絕在FRAND的基礎之上討論簽署必要的專利授權許可,愛立信不得已就此對小米采取法律行動。”愛立信相關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
那么,小米為何要在專利組合不足的情況下依然赴海外發展呢?
上 述分析人士指出,首先,長期以來中國市場對于手機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相比國外較弱,即使是新進入廠商,其遭遇的專利風險也會小很多?;谶@樣環境成長起來 的小米在拓展海外市場的初期,也選擇了與中國同樣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的東南亞市場,而非保護措施強硬的歐洲、北美市場。
其 次,國內專利訴訟成本高、周期長、見效少?;谠V訟成本和收益的考慮,起訴小公司和大公司,對于任何企業單方面的成本付出是相當大的,但收益卻差距巨大。 且最后大多是通過交叉專利和解,沒有交叉專利的則耗費了長時間的人力、物力,間接影響了企業健康發展。這也是為何愛立信沒有在中國境內起訴小米的主要原 因。
此外,拓展海外市場的成本并不比國內低,如果加上專利費對任何企業而言都是不小的成本負擔,所以小米把更多的投入用在了市場營銷方面。
據了解,當初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微博)在公布海外計劃時曾表示,2014年小米計劃登陸10個海外市場。后因供應鏈問題到目前只登陸了5個國家,進軍泰國、俄羅斯、墨西哥、巴西和土耳其的計劃,將延遲到明年。
積極在海外擴張的小米試圖繞過必要的、基于FRAND(公平、合理和非歧視)原則的專利授權,卻遭遇了專利擁有者的反彈。
業界公認,正是由于基于FRAND原則的生態系統之上的技術分享和知識產權保護,一個低準入門檻的移動和寬帶市場才得以布局全球。舉例而言,當今全球十大手機廠商中,有八家在十年前根本都還不存在,這些廠商的產品無不利用了行業前輩已經開發成熟并被納入標準的技術。
愛立信目前擁有3.5萬個專利,迄今已與其它ICT行業伙伴簽署了超過100個專利使用授權協議。
跨越專利壁壘還需內練
可以說,此次小米手機印度“叫停門”事件,是迄今為止小米在國際市場上受到的最大威脅,直接影響了小米的海外拓展,也再次折射出國產手機出海老生常談的專利壁壘問題。
目前,除了中興、華為兩家,多數國產品牌均存在專利短板。華為的專利數量為71903項,中興也達到了55728項,而小米的專利數量只有1141項。
對 于華為和中興來說,借助通信設備先走出去的優勢,以及重視技術研發和創新,從而積累了豐富的專利。即使對于聯想來說,也通過收購摩托羅拉手機,補足了自己 的專利短板,為國際化奠定了基礎。但是對于小米來說,只有三年多的創立時間,和華為、中興、聯想等比起來,這方面要補足的地方還很多。
“還要積極參與相關領域的國際標準制定,從而真正提升市場話語權。只有這樣,才能在破濤洶涌的專利競爭中不被打翻?!比A為一位從事多年研發創新的專業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
小米在中國能夠成功,走高性價比路線功不可沒,但在海外難以被直接復制,因為這些市場依然是以運營商捆綁銷售終端產品為主,即便是在新興的市場亦是如此。
數據顯示,2013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規模約為3800萬臺,預估今年有機會達到1億臺。其中,絕大部分被分布在印度不同區域超過十家的電信運營商所瓜分。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認為,中國企業想要突破跨國公司的專利壁壘,關鍵還是要提升自己的技術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掌握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騰訊科技)
注: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版權持有者對所轉載文章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系。
夏尼德耶利普頓
小米不要臉,侵犯專利,在國內沒人查而已